CIMG6554.JPG 

看這小鬼滿頭疹子還笑的那麼燦爛。

 

從11月23接種五合一跟B肝疫苗回家後開始發燒,

可參考先前文章-[宥]接種預防針燒了好幾天-6M12D(發燒自救方案)

燒了3天終於出現傳說中的「玫瑰疹」,

不過都分布在頭皮上,是不想被看見是芭?

第二天開始慢慢分布在臉上,還有點小燒,

第三天開始全身都是看了好心疼呢!

CIMG6545.JPG 

連小啾啾都不例外,跑了很多疹子。(哀呀!被看光光了)

CIMG6541.JPG 

這張額頭有點疹子。

不過好險,到了第四天也不發燒也沒有疹子了!

可以說來的快去的也快呢!小宥還是一尾活龍整天爬爬爬的。

 

接著讓大家認識認識「嬰兒玫瑰疹」  採自-嬰兒玫瑰疹 

嬰兒玫瑰疹 急煞父母心  

常出現在三歲以下幼兒的身上, 多數是由大人經由口水傳染給幼兒,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以症狀治療為主。

如果幼兒發燒生病是上天對父母或孩子的試煉,那麼嬰兒玫瑰疹應是比較讓人可接受的結果,然而心急的父母抱著孩子因高燒一天看好幾次醫師,卻是嬰兒玫瑰疹最常見景象,主要是因為醫師往往得等寶寶退燒後,疹子出現才能確定診斷,所以家長們便在疾病初期飽受煎熬。

嬰兒玫瑰疹與麻疹、德國麻疹、猩紅熱、非典型猩紅熱、感染性紅斑(紅頰病)並列為常見的出疹疾病,又稱第六疾病,和另五者最大的區別是皮膚上疹子出現的時間。另五者都是急性期發燒的當時,就會有皮疹表現,嬰兒玫瑰疹則是退燒後,才出現皮疹。

三分之二的嬰兒玫瑰疹是由第六型人類疹病毒(HHV-6)引起,四分之一的病例是由第七型人類疹病毒(HHV-7)引起,剩下的可能由其他病毒引起。絕大多數的嬰兒玫瑰疹發生在三歲以下的幼兒,又以六至十五個月大時為高峰期,因為寶寶在六個月大之後,由媽媽傳給他的抗體已幾乎消失,所以在此時最容易感染而產生症狀。若單純由第七型人類疹病毒感染產生的嬰兒玫瑰疹好發的年紀會比較大,可以遲至兩歲以上。因為嬰兒玫瑰疹並非只有一種病毒可以引發,所以在很少的情況下,可以重複發生。

嬰兒玫瑰疹通常不是病患互相傳播,而是由無症狀的大人經由口水將病毒散佈給這些幼兒造成。這些病毒進入寶寶的口腔、鼻腔或結膜後,接著將出現症狀。一般來說,一開始它可以有非常輕微的流鼻水、喉嚨發炎、結膜發紅、眼皮腫,或是在頭顱後側摸到小小的淋巴結,但這個時期常輕微到不會引人注意。一旦發高燒才開始讓家長警覺。

典型的表現就是反覆高燒,平均是攝氏卅九至四十度,一天大概三至四次。高燒時,孩子會比較沒食慾、有點沒精神、比較黏人,但是一旦燒退,又開始生龍活虎、活蹦亂跳。通常除了發燒沒有明顯的症狀,連身體檢查也大致沒問題,頂多喉嚨會看到發炎、發紅的現象。有的孩子會合併腹瀉或大便次數增加,或大便稀糊。五%至十%還有可能合併熱性痙攣,這也是嬰兒玫瑰疹偶爾需要住院的情況。

另外,日本Nagayama醫師發現在亞洲地區嬰兒玫瑰疹有時會在喉嚨懸壅垂及軟顎的交界處出現潰瘍,會讓醫師誤以為是腸病毒感染。在反覆高燒約三至五天後,大部分患者症狀驟然停止,偶爾以廿四至卅六小時溫度緩降的方式結束,而玫瑰色的皮疹在燒退當時,或燒退十二至廿四小時後,開始出現在軀幹上,再延伸至頸部、臉部、四肢的近端,淡紅色的疹子微凸、不會癢是它的特色,疹子出現的第一至二天較明顯,之後逐漸自行退去。

看到了疹子,答案也就揭曉,疾病症狀也已近尾聲,且嬰兒玫瑰疹並無太大的後遺症。坊間傳聞秋天及春天是嬰兒玫瑰疹好發的季節,其實一年四季都見得到。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治療也以症狀治療(如:退燒藥、水分營養補充)為主,只須在初次發燒時,請小兒科醫師幫忙,若孩子退燒後,活動力不錯,又是好發的年紀,有時只需多檢查有無尿路感染的可能,剩下的就只有等待其病程結束,千萬不要逛醫院,有時可能只是得到更混淆的答案,更讓父母心急又抓不著頭緒,而且也增加就醫時,孩子二度感染的危險。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這邊還有另一篇嬰兒玫瑰疹的介紹-http://bibi0215.pixnet.net/blog/post/277747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烏小賊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