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採自-

序 太多教養知識都是一廂情願

第一章 讚美:自尊心迷思應該淘汰了 (沒恆心,沒毅力,經不起挫折,可能都是被讚美害的。)
第二章 
睡眠:別迷信「一日之計在於晨」(少睡一鐘頭,IQ減七分。電視機是冤枉的。)
第三章 
族群意識:小孩天生就會歧視 (族群平等教育不只有必要,還要趁早。)
第四章 說謊:父母如何不知不覺鼓勵說謊?(四歲兩小時撒一次謊,六歲每小時一次。七歲仍在說謊,就會繼續說謊。)
第五章 聰明:為什麼贏在起跑點不算贏?(IQ會改變,EQ則沒有科學根據。越是聰明的小孩,IQ變動幅度越大。)
第六章 兄弟姊妹:關係在弟妹出生前就決定了(佛洛伊德搞錯了,莎士比亞才是對的。兒童閱讀也有陷阱。)
第七章 青春期:「荷爾蒙風暴」並無科學證據 (時間排越滿的孩子越容易無聊。不訂規則的父母最不了解孩子。)
第八章 自制力:對學業成績比IQ重要(遊戲不只訓練自制力,也訓練抽象思考。)
第九章 人際關係:為什麼貼心奶爸帶出問題小孩?(別人眼中的高EQ小孩最會欺負同學。)
第十章 學說話:語言學大師的理論可以休矣 (別以為你多講話,就能幫助寶寶學說話。但是的確有七種方法幫助寶寶早點說話。)

結語 為什麼「感恩日記」會害孩子不快樂?

第一章 讚美:「自尊心很重要」是騙人的

像湯瑪斯這樣的小孩,你該拿他怎麼辦?

湯瑪斯今年小五,就讀紐約市編號三三四的公立學校「安德森學校」,從幼稚園到八年級,這個學校每一班都是資優班,招生範圍遍及全紐約市,考進去很難,課業要求也很嚴。湯瑪斯體格精瘦,最近才把長長的褐金頭髮剪短,為了看起來像螢幕上新的那位○○七。(他拿一張男星丹尼爾‧克雷格的照片給理髮師參考)。但在衣裝上面,湯瑪斯就和龐德很不一樣了,他喜歡穿寬鬆的卡其工作褲和印有法蘭克‧砸帕(Frank Zappa)頭像的T恤,這位已故的搖滾歌王是他偶像。湯瑪斯在學校裡有五位好朋友,大家都叫他們「那群聰明的」,湯瑪斯是其中一位,他喜歡這種歸屬。

打他會走路起,就不時聽別人誇他聰明。不只爸媽,任誰接觸過這位早慧的小孩,都誇他聰明。申請安德森的幼稚園,湯瑪斯的智商更是得到統計學上的肯定。安德森的入學考有智力測驗,學校只收IQ最頂尖百分之一的考生。湯瑪斯的智力測驗分數是最頂尖百分之一之中的最頂尖百分之一,有就是最頂尖萬分之一。

但是,湯瑪斯一年年唸上去,這種自知很聰明的自我意識卻沒有轉化成面對課業的大無畏信心。事實上,爸爸發現情況正相反。「湯瑪斯很不願意嘗試他不擅長的東西,」他爸爸說:「有些事情他很快就上手,但如果不是,他會馬上放棄,就說我不會。」湯瑪斯看所有事情有個二分法,一種他天生就會,另一種他不會,怎麼劃分往往看一眼就決定。

例如,他低年級時,拼字不太好,他甘脆不願開口拼字。數學課講到幾分之幾的「分數」,他一眼就不願去學。最大的障礙出現在三年級,學校要求學寫草體字,他卻一連幾星期都不願學。後來老師要求所有作業都必須改用草體字了,湯瑪斯非但不願急起直追,還明白拒寫。爸爸跟他講道理:「你很聰明,並不表示你就不必用功呀。」到最後,湯瑪斯的草體字是學會了,但那是爸爸費盡一番唇舌好說歹說的結果。

腦力第一流的小孩,為什麼會自覺沒能力應付最最尋常的課業挑戰?

湯瑪斯並非個案。有個現象幾十年來一直是專家公認的,資優生(智力測驗結果在頂端百分之十的那些)中有很大比例,習於嚴重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們有一種毛病,對自己明明可以勝任的挑戰抱著「我辦不到」的心態,對自我成就採取超低標準,自我期許也特別小。他們低估努力的重要性,高估自己仰賴父母協助的程度。

很多人都以為,誇小孩聰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哥倫比亞大學就進行過調查,發現高達85%的美國父母都認為,誇小孩聰明很重要。我自己在紐約市一帶也做過隨機民調(當然是很不科學的那種),誇小孩聰明的父母可能多達100%。所有的爸媽都這麼誇小孩,習以為常。「寶貝你好聰明」似乎常掛嘴邊。

問某一位媽媽她多常誇孩子聰明,她得意洋洋告訴我:「從很小就開始,常常誇。」有一位爸爸說:「一有機會就誇。」聽說現在許多小孩帶去上學的午餐便當盒,都附有爸媽手寫的讚美小卡片,放學回家,則看到冰箱上貼有獎勵小星星。男生只要吃完飯願意把餐盤上的果皮骨頭清理乾淨,就可贏得棒球卡。女生功課有寫完,就可得到指甲美容的獎賞。小孩的世界充滿「你很棒、你棒透了」的訊息。他們棒是因為本來就棒,他們有條件,天生就應該棒。

大家的假設是,小孩只要自以為聰明(被反覆灌輸這一點),就不會畏懼課業上的挑戰。多多益善的誇獎,其功能就是化做小孩肩上的天使,呵護著他不要埋沒才華。
愈來愈多的研究卻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止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埋沒的背後原因。最新的研究證據正是來自紐約市公立學校體系。

卡蘿‧杜薇克教授(Carol Dweck)最近才跳槽史丹福,要不然大半生都在紐約度過。她成長於布魯克林,大學唸柏納德(Barnard)學院,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幾十年。她搬來加州有點心不甘情不願,最近,在六十歲之齡,才取得生平第一張駕駛執照。史丹福的同事跟她說笑,說她衣裝將很快變成加州風的五顏六色,但她目前還是走一身黑的紐約風:仿麂皮黑靴、黑裙、俐落的黑外套,與她的黑髮、黑濃眉都很搭。一邊濃眉習慣上揚,彷彿在表示不敢置信。她嬌小如一隻鳥兒,講話時手勢一大堆,彷彿把理念捧在手中,翻轉各種角度給你看。她說話的的節奏卻沒有紐約客的那種急促不耐,徐徐緩緩,彷彿在朗讀搖籃曲的歌詞,間雜以戲劇效果的輕柔頓挫。

最近十年,杜薇克的哥倫比亞大學團隊都在研究讚美對小孩的影響,他們在紐約市二十所學校,對四百名小五生做一系列實驗。這個劃時代的研究獲得的結論再清楚不過。本來,大家一直以為誇小孩聰明可以提升自信。杜薇克卻懷疑,一旦小孩遇到挫折或碰到困難,這種誇獎反而會製造反效果。

杜薇克派四名女性研究助理去學校。實驗第一輪,一次只請一名小五生出來,讓他做答一份IQ測驗,題目都是非語文的頭腦體操,很簡單,學生都考很好。每個小孩一考完,研究員便告訴他得分,並誇他一句話。誇什麼則是隨機分兩組,有些是誇頭腦:「不錯喔,你一定很聰明。」其他則是誇努力:「不錯喔,你一定很用心。」

為什麼只誇一句?杜薇克解釋:「目的正是想了解小孩對讚美有多敏感。我當時的直覺是,一句話便足以奏效。」

實驗第二輪,學生可以自己選要做哪一種測驗。一種比較難,但可以從解題過程中學到很多。研究員跟學生說,另一種則跟第一次的題目同樣簡單。那些被誇用心的學生,高達九成選擇較難的那種。被誇聰明的,則大多數選擇簡單的那種。自以為聰明的小孩較不想迎向挑戰。

怎麼會這樣?杜薇克在研究摘要中寫道:「誇小孩聰明,等於是告訴他,人比人就是在比聰明。為了看起來聰明,就別去冒做錯的險。」這些小五生所做的正是如此:選擇看起來聰明,避開出糗的風險。

最震撼的結果還在後頭,在實驗的第三輪和第四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烏小賊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