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採自奇摩知識

爬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能使全身的各個部位都參與活動。當寶寶爬行時,他需要昂著頭,挺著胸,抬著腰,上、下肢要支撐身體,動作要協調才能保持平穩。由於姿勢的經常變換,還能促進小腦平衡功能的發展。爬行也能促進寶寶眼、手、腳協調運動,從而促進其大腦的發育。

從寶寶的心理發展來說,爬行對寶寶的運動知覺、方位知覺的形成都有良好作用。爬行是寶寶向世界更主動的探索,寶寶可以克服距離的障礙,去接近他感興趣的人和事物,活動範圍隨之擴大,為寶寶擴大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及開發智力。

此外,爬行對寶寶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消耗能量較大。根據檢測,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這樣就有助於寶寶吃得多、睡得好,進而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

有些寶寶不爬就走

雖說爬行對寶寶的好處很多,但還是有些寶寶沒有經歷過爬這個階段,是不是他們的智力發展比會爬的寶寶稍差一些呢?

就醫學的觀點來看,會站、會走是每個寶寶爬行的目的,換句話說,爬行是寶寶站、走的準備動作。然而,爬行並不是寶寶生長發育絕對必經的階段,小兒科醫師認為,爸媽不需要因為寶寶不爬,便擔心他在生長發育上出了什麼問題。

醫生不會以寶寶爬行與否,來評估寶寶的心智發展,只要其他的發展像動作、感官、智能、語言、社交技巧等都有進展,而且符合年齡標準,就沒有所謂「發展遲緩」的疑慮。因此,不要強迫一個不打算爬的寶寶非爬不可,順其自然就好。

從客觀來說,寶寶爬與不爬是天性使然,因人而異。寶寶不爬並不表示他有什麼損失,然而對於肯爬的寶寶,如果能多給他爬的機會,那麼他必然有更多的收穫。

阻礙寶寶爬行原因

在自然的情境下,大多數的寶寶都會經過爬這個階段,然而因為大都市的生活空間較小,嬰兒床、遊戲床、學步車的普遍使用,或爸媽因為寵愛寶寶而經常抱著、背著,或怕寶寶會弄髒或吃到髒東西或因為安全問題的考慮,很少給寶寶在地上爬的機會,於是有些寶寶便略過了爬的階段,直接進入站和走的學習。

可見環境因素是現在寶寶不會爬的主因。對此,有時候幫寶寶換個生活環境或者更換主要的照顧者,情況便可能改變,例如以寬廣的地板取代遊戲床,換個贊同寶寶多爬的保母,或者交給生活在鄉下的爺爺、奶奶帶,都可能讓原本不爬的寶寶自然而然爬了起來。

七個月開始訓練

在寶寶七個月左右就可以對他進行爬行訓練了,這個訓練需要爸媽共同幫助寶寶來完成。

一般寶寶在六個月左右會坐,坐穩了以後的一個月,爸媽就可以教他爬行了。可以讓寶寶趴在有墊子的地面上,爸媽用手抵在寶寶的腳後面,寶寶就會有條件反射,用腳蹬踏爸媽的手,爸媽這時就可以把他的腳往前推,這樣慢慢寶寶就學會爬行了。

幫助寶寶學爬的方法

有很多寶寶在剛開始學爬的時候,只能趴著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旋轉及向後退,爸媽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爸媽可以教寶寶練習,可將寶寶身體俯臥在床上,在他前面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並不停地說:「寶寶,電話響了,快來拿啊!」另一個人則在寶寶身後用手推著他的腳掌,讓他借助大人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接觸到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幫助,讓寶寶試著自己爬。

剛開始的時候做幾分鐘就可以了,如果寶寶哭鬧或者是不願意做的時候,就不要再繼續,要以寶寶的情緒為主,隨著時間再慢慢增加次數,持之以恆地訓練,寶寶就能學會爬行了。

安全措施

在寶寶九個月大的時候,身體才能慢慢地離開地面,雙手前後交替,開始順利地往前爬行。這時候爸媽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好,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可以在地板上放置各種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或拼裝軟墊,給寶寶營造安全的爬行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烏小賊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